外塑形象创品牌 内炼素质谋发展
——2010~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
常州市新北区新桥中心小学
背景分析:北部新城核心区域的大力推进,学校异地搬迁,百年老校的文化积淀与新校文化特色建设的契合点;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学校现有资源的矛盾;教学研究与教育质量节点跨越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,整体思考,系统架构新的发展规划。
一、学期目标
“共建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,成就每个人”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,紧紧抓住新校搬迁与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发展契机,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。
附: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分年度目标
第二阶段2010年9月~2011年7月 凝聚“新质”,实现“全、实、深”
三年主动发展进入第二年,全面完成新校建设。学校迎接“新基础教育”研究中期评估后,实现“全、实、深”,全员真正意义上全部进入深入研究阶段,形成“工作即研究”的常态。
1、管理层面,组织、制度、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,在这样的管理背景下,领导团队进一步扩大,力量进一步壮大,形成“人人皆管理者”的管理文化,各成员在原有基础上有新发展,领导艺术、主动意识增强,在各自岗位能独当一面。
2、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升教师复合性专业素养,各学科在第一年基础上再产生2名左右新的骨干力量,及一名领军人物。同时争取通过区、市级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7-9名。
3、进一步完善学生培育形象工程。整体策划“七彩行动”,完善“儿童文化院”运作体系。班级建设方面在全面深入推进的同时,骨干班主任带领第二、第三梯队班主任积极开展专题性研究,逐渐形成研究成果。
4、办学条件:完成新校搬迁,装备按省一类标准配备齐全。
三、学期大事
1、进一步外塑形象,参加“江苏省首届教育博览会”提升学校的品质。
2、进一步内炼素质,通过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,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科素养。不断扩大优秀教师队伍,积极参加常州市“学科带头人”、“骨干教师”评选。
3、完成新校搬迁,整体完成新校文化建设框架,本学期保障基本内容实施,全面实施在1-2年内基本完成。
4、“新基础教育”研究进一步实现“全、实、深”,走向日常化,加速梯队教师发展,打造精品课。
5、实施并完成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学年目标,教师个人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制定方案并实施。
6、省级立项课题《让儿童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——基于儿童诗的儿童文化的行动研究》的结题,并着手新一轮主课题的立项。
三、分项目标与主要任务
(一)学校管理和领导团队建设
发展目标:完善内在发展机制,打破原有“规范”与“创新”之间的平衡,通过“评价反馈”与“激励完善”来寻找新的新的平衡。
主要任务:
1、基于学校发展现实需求,在“新基础教育”理念下开展整体性、转型性变革研究,部门从融合期逐渐走向成熟期,打破部门间的工作壁垒,养成整合融通的意识与习惯。强力打造团队凝聚力,让每一位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、荣耀感和成就感。进一步实行管理重心下移,使年级组、教研组成为管理的中坚力量。
2、学校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。调动领导团队与教师的积极性,善于在工作中研究教师现状,让教师共同参与制度的制定,提高制度的认同度。通过教师应知应会应做到、教研组长学期(月)工作单等的重新梳理,在学校运行机制的探索和逐步形成过程中,形成新的发展境界和新的发展动力。
(二)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
发展目标:围绕教育方针和办学理念整体架构课程体系,教学研究、教学质量、课程管理、教师发展融通互进;教师发展走向主动自觉,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基础性素养和专业素养,尤其是学科专业素养。
主要任务:
1、立足日常,扎根研究。立足日常,实行“贴地式”扎根研究,从课堂实践中提炼问题,解决问题,通过研究性变革实践,实现理论发展和实践创造的同步。保持团队合作研究的良好态势,重视研究性组织的构建、培育与优化。策划并开展好第二届教科研年会。
2、抓实过程管理,强化质量意识。强化并落实减负增效,加强过程管理,做实节节把关,向管理要质量,向研究要质量。做好知识点过关,抓好质量跟踪调研,尝试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改革。
3、整体架构课程体系。围绕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理念,整体部署学校课程开发,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、校本课程、综合实践活动“三驱马车”齐头并进,部分年级或部分学科要完成解读目标、实施途径和策略。
4、教师团体和个体主动发展。继续践行“敬业、博学、乐群”的教风,在“明理、明责、明利”的基础上形成“向真、向善、向美”的主流群体形象。借助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,进一步锤炼教师学科素养,提升专业品质。力争7-9位教师成为常州市“学科带头人”或“骨干教师”。
(三)学校科研深化与文化特色创建
发展目标:“诗意儿童文化”的特色与文化融合,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,融于血脉,外显于行动。
主要任务:
(四)学生工作改革与班主任队伍建设
发展目标:基于儿童成长需求,提升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,真正体现活动的育人价值,培育“干干净净、努力上进、快乐做主人”的新小学生形象。
主要任务:
1、扎实养成教育,深化落实学生常规。以新校搬迁为契机,细化常规教育,围绕“干干净净、努力上进、快乐做主人”的新小学生形象标准,开展各种教育活动,让学生形成“心灵自由、快乐成长、善于创造”的内在气质。
2、深化班队研究,落实重心下移。加强岗位建设,重视日常研究,提升班队活动的质量,以打造班队精品课为突破口,使研究走向“精、特、美”。
3、以“儿童文化院”建设为龙头、进一步完善“七彩行动”的活动体系,扩大主题活动的规模和效应,让学生在活动中“自育”,让每一个新小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。
4、通过各级各类科技活动的组织实施,使100%的学生都能参与科技活动。继续参加各级各类科技“杯赛”活动,通过师生网上科技活动及科技节、科技周活动的开展,挖掘学校中科技活动创新项目,充分展示学生科技活动的风采。
(五)资源积聚与后勤保障
发展目标:借助北部新城的打造和新校搬迁的新机遇,积聚多方资源,后勤保障走向高质量、高品位,为学校再发展加上助推器。
主要任务:
1、全力以赴,同心同德,完成新校搬迁,保证基础性设施的到位,做好后续建设工作。
2、抓好校园网资源库等建设,创建“新北区十佳校园网”。
3、用好家长资源、社区资源和智力保障资源,进一步争取政府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。
4、后勤服务上品位,高品质,追求卓越。
5、坚持依法治校,力求和谐校园、平安校园。
新的起点,新的征途,让我们外塑形象创品牌,内炼素质谋发展,在新的机遇面前实现新的跨越。
2010.9